<
m7n1小说网 > > 南城儿女[年代] > 南城儿女[年代] 第39节
    罐头厂虽然有托儿所,但只收三个月以上的孩子,常小满还未满三个月,就算满了三个月,李兰之也不放心把他放到托儿所去。

    托儿所的阿姨一个人要照顾五六个孩子,只能保证孩子不摔着碰着,多仔细的照顾是没有的,但常小满身体差不说,关键是需要时刻有人抱着哄着,只要大人不在跟前,他就能哭得口吐白沫。

    这样的孩子,她哪能放心放到托儿所去?

    但长久不去上班也不行,李兰之为了这事愁得头发都快掉没了。

    这天,她肚子突然疼了起来,她看常小满正在睡觉,于是放心跑进厕所去,但她才刚蹲下没多久,屋里就传来常小满撕心裂肺的哭声。

    可她肚子又疼得厉害,就在这时,外面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,再接着,常小满的哭声停止了。

    等她冲出去,就看到王招娣抱着常小满,嘴里唱着歌谣:“太阳出来啰儿/喜洋洋欧啷啰/挑起扁担啷啷扯/哐扯/上山岗欧啷啰/手里拿把……”

    而被她抱在怀里的常小满眼睫上还盈着泪珠儿,却已经停止哭泣,呆呆看着王招娣,还随着那一声声的“啰儿啷啰”发出咯咯的笑声。

    作为常小满的亲妈,这孩子有多难带,她比任何人都清楚。

    常小满还不喜欢别人抱,胆子也小,平时一看到陌生人靠近,他就会开始扁嘴,可现在他不仅不怕王招娣,反而还被逗笑了。

    这在李兰之看来太不可思议了。

    一首歌唱完,王招娣才注意到李兰之回来了,她脸变得煞白,手足无措地道歉:“对、对不起,我……我听到小弟弟在哭……”

    李兰之这会儿也有些尴尬,清了清嗓子说:“你不用怕,我没怪你,反而要谢谢你。”

    王招娣把常小满放到床上,被夸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摆哪里:“不、不用谢,我走了。”

    那天之后,王招娣的身影就经常出现在林家,帮忙照顾常小满,抢着扫地拖地,连常小满的尿布也给她抢去洗了。

    有了王招娣的帮忙,林飞鱼不用一放学就守着弟弟,不用给他洗尿布洗屎兜,她还能去江起慕家和他妈妈一起看电视,也有时间和小伙伴一起玩。

    李兰之这边也轻松了不少,对王招娣也没有之前那么排斥。

    而且她也发现王这孩子很可怜,小小年纪,手上的茧比大人还多,身上也有不少旧伤疤,这或许就是她为什么那么胆小自卑又处处讨好别人的原因。

    这孩子显然没有被人好好地对待过。

    万事俱备,就差一个台阶了。

    很快这个台阶就来了。

    九月九日,伟大的主席在北京逝世,举国哀悼,整个广州禁止一切娱乐活动。

    罐头厂和玻璃厂的领导相约过来,主旨就一个:劝和。

    罐头厂书记唱白脸:“现在这种时期,你们两人可别给厂里搞事,离婚对你们、对工厂影响都不好,你们都是成年人了,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,千万不能冲动。”

    玻璃厂书记唱红脸:“你们两人之前是邻居,明松后来又救了李同志一命,这不正好说明你们两人缘分深厚吗?如今你们俩孩子都有了,要是再闹下去,对孩子可不好。”

    罐头厂书记叹口气说:“这次唐山地震,你们知道死了多少人吗?”

    李兰之和常明松愣了下,皆摇头。

    罐头厂书记红着眼睛说:“二十四万多人!重伤十六万余人,无数同胞在地震中没了性命,所到之处满目疮痍,房屋倒塌,尸体遍野,王招娣的亲人在地震中全部丧生了,一个也没逃出来,你们作为她的亲人,却一个两个将她拒之门外,你们摸着胸口说,你们这么做真的良心不会痛吗?”

    李兰之嘴唇抿了抿,最终还是没开口。

    她的确同情王招娣,可问题是王招娣是有亲妈的人,要抚养也应该是常本华这个亲妈来抚养。

    玻璃厂书记接着给颗枣:“你们的情况我们都了解过了,我知道李同志心里肯定有疑惑,那孩子有亲妈,为什么我们不把孩子交给她亲妈对不对?”

    李兰之点头。

    玻璃厂书记继续说:“我们当然是想把孩子交给她亲妈,这是最好的选择,也应该这么做,但陶同志那边说了,如果把孩子送过去,他一定要离婚,一旦离婚,你觉得那孩子还能得到好的照顾吗?”

    李兰之顿了下,摇摇头。

    以常本华的性格,她肯定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王招娣头上,到时候王招娣就算不被打死,也绝对不会有好日子过。

    玻璃厂书记又道:“李同志的顾忌我们也明白,养孩子不是养只猫养只狗,孩子不仅要吃喝拉撒,还要对她负责一辈子,因此我们商量过了,只要你们同意照顾那孩子,工厂会分别给你们涨五块钱的工资,作为你们养孩子的补贴,另外孩子读书的一切费用由两个工厂共同承担,你们觉得如何?”

    两人分别涨五块钱工资,加起来就是十块钱。

    每个月十块钱养一个孩子,在不生病的情况的确是够了,更被说读书的费用还是工厂承担。

    话到这份上,如果还拒绝,那就有些不知好歹了,更何况这段时间相处以来,李兰之也的确同情王招待那孩子。

    于是,夫妻两人和好。

    王招娣也被常家正式领养,从此改名常静。

    ***

    一九七七年的春节前,臭棋周突然带着他妻子汪玲出现在常家。

    “松哥,求你救救小弟。”

    臭棋周说着就要给常明松跪下,被常明松给拦住了。

    “志强你这是做什么?有话好好说,你我兄弟一场,能帮的我肯定帮。”

    臭棋周眼睛布满血丝说了起来,原来周母上个月突然在家里晕倒了,送去医院后被查出患了癌症,必须马上动手术,但周家一分钱也拿不出来,原因是家里的积蓄全给臭棋周的弟弟买工作了。

    臭棋周的弟弟毕业之后一直在家里找不到工作,眼看着就要被动员去上山下乡当知青,周母不舍得,于是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,又跟亲戚借了不少钱,终于在冷冻厂给臭棋周的弟弟找了份工作。

    谁知欠亲戚的钱还没还完,周母就病倒了,还是这么要命的病,臭棋周把能借的亲戚都借了个遍,实在没办法才找到常明松这里来。

    他红着眼睛说:“松哥,我实在没有办法了,我也想过把工作卖掉,但我妈不肯,而且没了工作,我们一家老小只能等着喝西北风。”

    他妻子在中医馆当学徒,不仅没有工资,还要时不时孝敬师父,而他弟才刚进厂,工资拿的是最低档的,根本养不起一家子老小,若是让他弟把工作卖了,那问题就回到了起点,他弟得去下乡当知青。

    常明松道:“周婶说得没错,不能卖工作,卖工作就等于杀鸡取卵,你那边现在还差多少钱?”

    臭棋周哽咽道:“还差四百元多。”

    常明松倒吸一口凉气,接着又抱歉道:“我只有一百左右的存款,再多的就没了,之前结婚用了不少钱,后来孩子出生后身体一直不好……”

    臭棋周点头:“松哥我明白的,如今能筹一点是一点,松哥你放心,一旦有钱我们会立即还你!”

    常明松拍拍他的肩膀:“说的什么胡话,你的人品难道我还信不过吗?”

    这时候,李兰之抱着常小满回来,看到家里多了两个人愣了一下。

    臭棋周她见过,但没见过他的妻子。

    常明松给两人做了介绍,李兰之跟他们打了个招呼,让常明松把家里的果脯拿出来招待人,然后就抱着常小满进屋去了。

    常小满越大越难带,天天要抱着去大院门口看人流,还得一边看一边摇晃,她两只胳膊酸得快抬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汪玲看着她走进卧室,眼底闪过大大的震惊。

    刚把常小满放到小床里,常明松就走了进来,还把卧室门虚虚关上。

    “兰之……我想跟你商量点事。”

    李兰之没回头,给儿子肚子盖上被单说:“什么事?”

    常明松搓着手,支吾说道:“那个……有成的抚恤金……能不能借给志强家里救急?”

    李兰之听到这话,下意识皱了下眉头:“周兄弟家里发生了什么事?抚恤金我答应过飞鱼她爷爷,要留给飞鱼读书和将来的嫁妆。”

    常明松点头:“我知道,要不是事出紧急,我也不好意*思跟你开口,周婶被诊断出中晚期癌症,如果不马上动手术,只怕熬不过半年……我母亲走得早,周婶待我跟亲生儿子没两样,我们结婚时,志强出钱出力,他的人品你可以完全放心,至于飞鱼的嫁妆你也不用担心,虽然我不是她亲爸,但将来常美和常欢两姐妹有的,她都会有,我绝对不会亏待她。”

    李兰之沉默了好一会儿,才叹气道:“借钱可以,但得写借条。”

    周志强为人的确不错,之前他们结婚,他找工友帮忙申请买喜糖,来家里喝酒时又给他们包了个大红包,再到后来常小满满月,他又提着大包小包上门,又是奶粉又是麦乳精的。

    要是换成其他人,这钱她肯定不会借。

    常明松还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服李兰之,没想到她这么容易就答应了,高兴得他上前抱着李兰之的脸亲了一口:“谢谢你兰之。”

    李兰之脸闹得通红,将他推开道:“别闹,我去拿钱。”

    拿到钱后,常明松也没给自己邀功,直接把钱的来历说明白了:“这钱是你嫂子前面那位的抚恤金,原本是要留给孩子读书和以后嫁人用的,如今知道你家有难,先拿出来给你们用,你要谢就谢你嫂子。”

    臭棋周感动眼泪直流,跪下去给李兰之磕了个头说:“嫂子的大恩大额我周志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。”

    李兰之没想到他会给自己磕头,让他赶紧起来。

    等出了常家好远,臭棋周还一直念叨着李兰之的好,回头却看到妻子一脸恍惚:“你这是怎么了?怎么从刚才开始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?”

    汪玲回过神来,小心翼翼问道:“你之前说,松哥的妻子结婚一个月就怀孕了?”

    臭棋周点头:“对,前嫂子走后,松哥一个人带着两个女儿这么多年,实属不容易,如今娶了嫂子这么好的女人,也算是苦尽甘来了,嫂子的为人真没话说,这么多抚恤金说借就借,以后我们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嫂子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到嘴边的话被汪玲给咽了回去,迟疑地点了点头道:“好。”

    ***

    春去夏来,天气一天天热了起来。

    暮色四合,十八栋树荫下摆满了竹床,朱六叔坐在竹床上,摆弄着他那台破收音机,捶了两下,收音机发出沙沙的声音,过了一会儿终于连接上信号了。

    一个悦耳的女音从收音机里传出来:“从去年十一月份到今年五月上旬,全市没下过一场透雨,受旱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万亩……政府决定在部分地区使用催雨弹进行人工降雨……”

    听到这消息,周围的人顿时欢呼了起来。

    朱六婶手里摇着蒲扇道:“人工降雨好啊,早该这么做了,要是再干旱下去,今年的水果收成肯定要受影响。”

    水果收成受影响,直接也会影响到的罐头厂的工作,因此整个大院的人都十分关心这次的旱情。

    苏奶奶感叹道:“我们国家如今也是越来越强大了,以前遇到干旱,哪有什么人工降雨,只能收拾包袱逃荒。”

    林飞鱼听到这话,好奇问道:“苏奶奶,您以前逃荒过吗?”

    苏奶奶点头:“当然,以前的人可苦了,打战要逃跑,干旱发洪水要逃荒,哪像你们这一代人,不用每天担惊受怕,还能经常吃到肉,你们比我们那时候可是幸福多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苏奶奶的话,大人们纷纷点头,然后开始忆苦思甜。

    孩子们对这话题不感兴趣,听了一会儿去旁边玩跳格子了。

    人工降雨从市区开始,郊区没那么快轮上。

    因为水库缺水了,自来水管没水出,大院唯一的一口井水也快干涸了,为了缓解居民的用水问题,郊区政府让人定点开水车过来,每到这个时候,各个大院的人就会蜂拥而出,提着大桶小桶去排队接水。

    这天,常明松和李兰之两人手里各提着两个桶,准备去排队等水车过来,他吩咐几个孩子照看好弟弟。

    两人前脚刚走,后脚陶建伟就带着他堂哥打上门来。

    陶建伟像只好斗的公鸡一样挺着胸,嚷嚷道:“常美、常欢,你们给老子出来!”

    常美走出去,扫过眼前几人,问道:“手下败将,你想怎么样?”

    陶建伟一张脸顿时气得通红:“我堂哥说要跟你单挑!你敢不敢?”

    常美说:“如果你们想找死,那我随时奉陪。”